首 页 科技动态 通知通告 优秀图书推介 科普政策 科技周 科技展览 科技节日 专家讲座 科学百科 场馆基地 科普统计
通知通告 更 多>>
关于开展2013年度全省科普...
关于举办2014年黑龙江省科...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举...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
关于举办2012年黑龙江省科...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
2012年全省科普优秀作品公...
科普工作统计培训材料下载
关于举办2010年黑龙江省科...
 
科普知识 更 多>>
CNN评2014十佳发明:智能头...
以色列将建磁悬浮“空中汽...
研究发现四色定理可用于解...
超级“注水”电池续航达3千...
以用DNA链造出纳米机器人 ...
德物理学家发现新型接受设...
  黑龙江科普城 > 科学百科 > 防灾減灾
大城市更容易遭受雷劈
2014-09-2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尼特罗克斯和史密斯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详细研究后发现雷电更容易袭击大城市地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尼特罗克斯和史密斯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详细研究后发现雷电更容易袭击大城市地区。
  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显示了像巴尔的摩这样的大城市,会比同样位置的完全没有城市建筑的地域多吸引30%的雷雨天气。
  雷电天气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受人力控制的自然现象,但是普林斯顿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建筑环境有可能影响雷暴的生成过程。
  2004年发生在美国巴尔的摩的那场巨型雷暴极为强烈和罕见,是2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但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报告,这样的异常灾害性天气在未来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这项报告的首席作者迈克尔·奥本海默说:“这种类似倾盆大雨甚至雷暴的降水过程会随着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和全球变暖的加剧而愈演愈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理科学和国际事务专业教授阿尔波特·米尔班克说:“这项研究设计科学、工程设计和社会学领域,它让人们更好地关注未来,关注全球变暖现象和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政策制定者了解到保持气候稳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奥本海默说:“前天在纽约市发生的大暴雨就造成了地铁、公路和机场的交通大混乱,一个小时内的降水量达到了3英寸,而2004年巴尔的摩暴雨的降水密度是两小时内降水达到了6英寸。刚刚发生在纽约的暴雨和科学家们先前的预测不谋而合,灾害天气的破坏力已经越来越强大。
  根据纪录数据,2004年巴尔的摩暴雨中两个小时内发生的闪电的数量和往年全年发生在这里的雷电的数目一样多,大多数劈中地面的闪电袭击了巴尔的摩西部靠近与华盛顿特区交界线的地区。
  雷暴和大城市的关系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来说意义重大,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同样如此。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说,如果夏季雷暴系统的形成越来越频繁,城市地区的局部洪水也会相应增加,而这种洪水非常危险。
  气象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显示城市环境的确可以影响雷暴的形成和运动,但由于缺乏相应工具,气象建模的数据来源主要依靠长时间的雨季数据统计,而不是雷电本身。
  气象学家们还得到了很多其他有意思的发现,例如大城市附近的城市也能对中心城市发生雷暴产生影响,2004年发生在巴尔的摩的一系列巨型雷电的部分成因就是其南部的首都华盛顿使路过的气流发生紊乱,使得气流到达巴尔的摩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令人恐怖的大风暴。
  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雷暴之后的暴雨一般发生在城市的下风向而不是上风向,有些城市所处的地形比较复杂,附近或城中有山地地形或复杂水系,这都会影响雷暴的生成。
  城市散发巨大热量而产生的“城市热岛”现象使得城市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2到5华氏度,这种效应将会对城市内形成的雷暴火上浇油。大城市的天际线往往由摩天大厦构成,这使得气流通过城市的时候会上升高度,加剧对流过程,于是降雨和雷击都会更剧烈。
  科学家认为,城市工业发展和越来越多的汽车将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也会参与改变局部气候,加速灾害天气的形成,因此大城市比其它地方更容易遭受雷劈的理论决不是危言耸听。
 
     
   
     
     
     
 
 
 
Copyright ©2001-2013 黑龙江科普城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中国龙网)
TEL:(0451)82623994 caih@ems.dragon.net.cn 黑ICP备075019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