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科技动态 通知通告 优秀图书推介 科普政策 科技周 科技展览 科技节日 专家讲座 科学百科 场馆基地 科普统计
通知通告 更 多>>
关于开展2013年度全省科普...
关于举办2014年黑龙江省科...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举...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
关于举办2012年黑龙江省科...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
2012年全省科普优秀作品公...
科普工作统计培训材料下载
关于举办2010年黑龙江省科...
 
科普知识 更 多>>
CNN评2014十佳发明:智能头...
以色列将建磁悬浮“空中汽...
研究发现四色定理可用于解...
超级“注水”电池续航达3千...
以用DNA链造出纳米机器人 ...
德物理学家发现新型接受设...
  黑龙江科普城 > 科学百科 > 防灾減灾
洪灾之后的疾病预防
2014-09-26     
     
 

  洪涝灾害的预防医学目的是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其内容在于研究灾区因洪涝灾害影响所致疾病消长规律和疾病发生与流行的特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控制疾病、减少死亡,改善和促进灾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其对象是在洪涝灾害预防医学服务时,要考虑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提出合适的安全与卫生要求,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从历史上看,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应当引起特别的注意。其共同特点都是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水源,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的是:霍乱、伤寒、痢疾都是细菌性传染病,人群较普遍的易感,一旦发生流行,发病率极高,但均有有效的抗菌性预防治疗药物,如果发生了爆发流行,可以尽快组织治疗和预防性投药,把病死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甲、戊型肝炎的药同特点是: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流行,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不同的是:甲型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免疫屏障比较高,易感人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后病死率低。而戊型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免疫屏障很低,易感人群主要在青壮年,劳动力损失大,造成大流行条件除了水源持续被粪便污染外,还要看当地群众有没有喝生水的习惯。发病者病情较重、黄疸性多见,孕妇的病死率高。

  洪灾之后的疾病预防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灾区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动物尸体,进行粪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积极保护水源,开展打井或饮水消毒,使灾民有清洁饮水。

  (二)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在某些传染病疫区应有重点的控制传染源,开展自然疫源地的灭鼠活动,在灾民密集的庄台、堤坝清除蚊蝇孳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病媒害虫。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
  (三)加强疫情监测,建立住处反馈网络。在重点灾区或传染病多发地区设立疫情监测点,监视疫情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通报和报警,采取预防决策。
  (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发挥订划免疫效力。水灾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灾民移动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难以控制。灾后常有1-3年流行期,有必要对某些疾病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如钩体病接种疫苗,以及麻疹,脊髓灰质等。针对性的开展强化免疫预防服药等,对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都有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维护灾民身体健康。儿童、老、弱、病、残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身体抵抗力差,由于灾害期间过度疲劳和紧张,环境恶劣、营养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晒雨淋和虫咬,日夜不能安息,处于机体内外病因交加之中极易患病。因此对这类特殊人群应采取预防性保健,控制疾病流行,都是非常必要的。

 
     
   
     
     
     
 
 
 
Copyright ©2001-2013 黑龙江科普城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中国龙网)
TEL:(0451)82623994 caih@ems.dragon.net.cn 黑ICP备07501953号